观天下!【智惠农民】虫口夺粮!防治臭名昭著的水稻害虫——褐飞虱
节肢动物是动物王国中最繁荣的群体之一,估计有550万种昆虫,目前约有100万种昆虫已被命名。然而,有一半以上的昆虫以植物为食或是通过传播植物病害给农林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资料图)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物种入侵等问题,害虫对人类的生活、生产甚至生存产生的危害愈发严峻。目前,我国已知的农林害虫有1000余种,其中发生面积大,危害严重的达九十余种之多,以水稻为食的褐飞虱就是臭名昭著的农林害虫之一。
褐飞虱是什么?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 半翅目,飞虱科。是我国和许多亚洲国家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褐飞虱是一种迁飞性害虫,主要依靠气流进行远距离迁飞,每年发生数代,自北而南递增。褐飞虱繁殖速度极快,且食性专一,只有取食水稻和野生稻才能完成发育。褐飞虱喜温暖高湿的气候条件,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易于水稻穗期暴发成灾。
褐飞虱的整个生命周期有三种虫态:卵、若虫和成虫。完成一代的持续时间约为30天。褐飞虱的卵呈香蕉状, 产在叶鞘和叶片组织内,排成一条,称为“卵条”。若虫分为5龄,体形呈椭圆形。15天后若虫可以发育成虫,成虫的体色是深棕色或浅棕色,并且成虫具有明显的翅两型现象,即同一种群可产生长翅型和短翅型两种个体。长翅成虫善飞,但产卵量少,发育慢;而短翅成虫不善飞,但产卵量多,发育快,因此短翅成虫出现是虫害爆发的预兆。
褐飞虱的三种虫态 图片来自网络
褐飞虱有何危害?
褐飞虱对水稻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直接吸食危害
成、若虫群集于稻丛底部,刺吸茎叶组织汁液,使得水稻植株的含水量将迅速下降。并且唾液腺分泌一种有毒物质,破坏水稻植株组织,在受损的茎上形成许多褐色斑点,水稻受害重时引起稻株基部变黑,水稻瘫痪倒伏,俗称“冒穿”、“虱烧”、“透天”,导致严重减产或失收。
2.产卵为害
雌虫产卵时,用锋利的产卵管穿透叶鞘和茎组织后在其中产卵,形成大量伤口,促使水分由刺伤点向外散失,加速稻株倒伏。并且伤口也是水稻小球菌核病直接入侵稻株的途径。
3.传播或诱发水稻病害
褐飞虱会传播锯龄叶矮缩病、水稻草丛状矮缩病。取食时排泄的蜜露,因富含各种糖类、氨基酸类,覆盖在稻株上,极易招致煤烟病菌的滋生,影响水稻光合作用。
图片来自网络
如何对褐飞虱进行防治?
1.化学防治
目前使用较多的杀虫剂包括: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噻嗪酮和新烟碱类,且防治时选择内吸性强的药剂,防治效果显著。但使用杀虫剂时需考虑环境污染和害虫抗药性等问题。
2.物理防治
利用褐飞虱的趋光性,在成虫盛发期间,连片设置诱虫灯,可有效减少褐飞虱的发生量。在虫害重发区,采用防虫网或无纺布覆盖,可有效阻隔褐飞虱。
3.生物防治
除了利用寄生蜂、黑肩绿盲蝽、瓢虫和蜘蛛等天敌进行防治之外,褐飞虱的病原微生物对褐飞虱的发生有很大的抑制作用
4.选用抗性植物
利用褐飞虱抗性基因资源通过分子育种等技术培育抗褐飞虱水稻品种,目前被认为是褐飞风管理中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作物的培育过程中每年都会遇到不同种类害虫的侵害,褐飞虱作为水稻上的主要害虫,危害大,防治难,一旦疫情蔓延就会造成水稻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然而,传统的化学防治难以为继,更合理的防治策略,更科学的防治手段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出品: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监制: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作者:张羽新 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读研究生
审核专家:徐乐天 湖北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策划:武玥彤 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