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趣闻 >

专题:机器人类科技教育活动案例-世界滚动

来源: 科普中国 时间: 2023-01-28 16:20:57

机器人类科技教育活动案例

机器人活动是融合电子、机械、生物、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通过设计和开发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智能人造物[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多学科交叉活动。机器人活动属于科技教育范畴,是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工程思维、计算思维和设计思维为目标的教育,是信息科技、劳动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拓展补充,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机器人活动的理念包含: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着力提升学生的多元素养;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反映先进机器人技术和先进文化。

机器人活动一般都配有基于学生的学龄特征与认知规律的教具,包含结构、电子和编程,并根据不同学龄段匹配相应的内容(表1)。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根据机器人活动的目标和学习特色,一般从计算机科学、跨学科、生活、项目、思维和创造等维度设计活动。机器人活动的课程资源一般包含教具清单、教材、课件、教案(参考搭建图)、备课视频(课堂实录)、学习报告和测评题库等,便于一线讲师备课和授课。

【活动案例】智能浇花机器人

人类掌握植物种植技术已有近万年,中国发现的最早的粟遗址,是距今已有8 000年的碳化粟粒。以前种植全凭经验,代代相传,用眼睛观察天气情况,靠天吃饭,用手试土壤的干湿度,决定是否浇水。虽然经过千年的技术传承,培育植物的经验已经很成熟。但是个人能力的差异,难以形成标准化,造成判断不精准,导致植物长势不理想,经济效益低。如今,信息技术正在被广泛应用到植物栽培中。利用各种电子传感器,可以更精准地判断土壤干湿度,判断土壤质量;利用智能处理器可以更精准地确定何时浇水、何时施肥等。人们利用工程思维、计算思维、设计思维,建设数字化农业,让植物的产量和质量越来越好,让我们感受到智能信息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更多的实惠。21世纪是机器人的时代,如今单片机得到迅猛发展,其以高性价比、高速度、小体积、可重复编程和方便扩展等优点,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活动育人价值

本项目活动中,学生不仅学习自动测量土壤干湿度,同时还要学习认识植物特性(生物)、土壤干湿度测量原理(自然、物理)、机器人结构设计(工程)、逻辑编程(计算思维)等多种知识。通过培养不同的花卉植物,设计制作智能浇花机器人,让学生在劳动中培养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信息技术素养、工程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本项目的育人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智能浇花机器人活动将科学实验与编程有趣结合,从信息科技、智能编程教育出发,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探索能力、计算思维及工程思维。教学活动中,学生需根据任务自己选择要种植的植物,从土壤收集开始,一步步培育自己的花卉,自己设计抽水装置,相互帮助繁育栽培,在项目式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相互合作精神,感受工程设计魅力。学生学习植物栽培知识,用自制湿度传感器设备获取花盆土壤湿度,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感受生物与科技的玄妙,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索意识和科技素养。通过搭建浇花机器人,编程使单片机对传感器数据进行实时分析,科学、合理、精准地控制水泵浇花,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逻辑思维和工程思维能力,让学生感受到信息科技应用带来的实惠。

活动目标

根据项目任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间自主合作进行科学探究,实现如下目标。学习了解花卉知识和不同花卉的培养方法,学习植物对环境保护的重大作用,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动手制作盆栽,提高学生劳动素养。学习水资源的重要作用和自然界水资源的产生;了解水泵的工作原理和分类;动手设计制作一台水泵,锻炼学生的工程思维。学习土壤湿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探究湿度传感器的使用方法;设计和制作土壤湿度探测装置,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认识迷你CPU和下载版,学习软件编程;设计机器人及程序,实现CPU对传感器数据分析,智能化控制水泵自动浇花;提升学生设计思维、计算思维与工程思维。

活动实施过程

见表2

主题设计思路说明

单片机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对单片机的学习、开发与应用将造就一批智能化控制领域的科学家与工程师。“智能浇花机器人”活动是以机器制作、科学实验、逻辑编程、智能控制为核心设计的综合性、全面性、项目式的跨学科主题探索活动,将信息科技、工业设计、逻辑编程、历史与人文有趣相结合。学生学习单片机,学习机器人与编程,在学中玩,从玩中学,还可以让他们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制作出实实在在的单片机应用产品,激发学生的科技探索欲望。在教学过程中,该项目活动适合安排2—3年级的学生开展。在课时安排上,建议集中安排6~8课时。在项目实施上,应每人1套器材,既进行小组讨论互助学习,又进行自主设计编程,制作机器人;既相互合作,又有自己的设计风格。在项目实践中,教师应融入跨学科主题教学,教师仅作引导,挖掘活动的育人价值。应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发挥空间,进行开放式讨论学习,同时进行多样化设计。增加学生间的互动和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计算思维和设计思维。

活动评价

见表3

参考文献[1] 钟柏昌.中小学机器人教育的核心理论研究——机器人教学模式的新分类[J].电化教育研究,2016,37(12):87-92.DOI:10.13811/j.cnki.eer.2016.12.012.

原文刊载于《中国科技教育》2022年第9期专栏栏目,作者:王莎莎。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会员可点击“阅读原文”登录杂志官网免费浏览全文。

标签: 信息技术 环境保护 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