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非昔比的刺魟星云,到底发生了什么?让我们来看看-当前速看
哈勃望远镜拍摄到迅速暗淡的刺魟星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太空总署(NASA)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照片显示,刺魟星云正空前迅速地失去其璀璨夺目的光华。
编号为Hen3-1357的刺魟星云是目前已知最年轻的行星状星云。但在前后相间隔20年的照片里,它的形状和亮度都发生了巨变。NASA的报告称,刺魟星云那曾经明亮耀眼的蓝色云气几乎已消散殆尽。
来自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天体物理学院的天文学家马丁·格鲁罗参与了该项正在进行的研究,他在报告中指出:“这一变化相当惊人,且非常奇怪。这是一个星云实实在在经历的演化过程,我们在数年间观测到如此清晰的变化,这是从未有过的。”
图集:形状奇异的星云,你看它们都像什么?
哈勃太空望远镜分别于1996年和2016年拍摄的刺魟星云,照片显示星云的形状和亮度在20年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图片来源:太空总署(NASA)/航天局(ESA)/布鲁斯·巴里克(B. Balick,华盛顿大学)/马丁·格雷罗(M.Guerrero,安达卢西亚天体物理学院)/吉拉尔多·拉莫斯拉里斯(G.Ramos-Larios,瓜达拉哈拉大学))
研究人员比较刺魟星云1996年与2016年的照片后发现,较早的照片里氢气云团围绕着星云的核心,发出璀璨的蓝光;而2016年的照片里这些云气则几乎消散殆尽,星云因此显得小而且黯淡,其赖以成名的波浪状裙边也变得模糊不清。
“我们不是第一次观测到星云的变化,但这次的特别之处是星云的基本结构都改变了。”来自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主导此项研究的天文学家布鲁斯·巴里克在报告中指出。
构成刺魟星云的气体和尘埃源自其核心的恒星,SAO 244567。一般情况下,恒星膨胀时会持续释放出热量,使这些气体和尘埃充分电离而熠熠生辉。
图为哈勃望远镜于1996年3月拍摄的行星状星云Hen 3-1357(俗称刺魟星云),当时星云尚在形成初期,被认为是最年轻的行星状星云。(图片来源:太空总署(NASA)/航天局(ESA)/布鲁斯·巴里克(B. Balick,华盛顿大学)/马丁·格雷罗(M.Guerrero,安达卢西亚天体物理学院)/吉拉尔多·拉莫斯拉里斯(G.Ramos-Larios,瓜达拉哈拉大学))
然而,从哈勃望远镜的照片上可以看出,这颗垂死恒星释出的氮、氢、氧气的光芒发生了剧变。据该研究报告,1996年到2016年间,其中氧气的亮度减小了1,000倍。
“大量研究表明星云通常会膨胀变大,但刺魟星云却在变暗的同时基本形状也改变了,而且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发生,这是前所未有的。”巴里克如是说。“更有甚者,我们很惊讶地发现它非但没有变大,恰恰相反,星云内部曾经明亮的椭圆光环似乎都萎缩黯淡了。”
在1996年拍摄的照片里,恒星的周围云气弥漫,光华灼灼。研究人员认为那代表SAO 244567即将终结它的生命。
不过,现在看来恒星SAO 245567的演化过程似乎发生了逆转。近期的观测发现刺魟星云明显变暗,星云里最明亮的部份非但没有持续扩大,反而缩小了。相信这是由于恒星的冷却造成的,而恒星冷却时减少了能使云气变热发光的紫外线电磁辐射的释出。
图为哈勃太空望远镜摄于2016年1月的刺魟星云,其亮度和形状较1996年时都有巨大变化。(图片来源:太空总署(NASA)/航天局(ESA)/布鲁斯·巴里克(B. Balick,华盛顿大学)/马丁·格雷罗(M.Guerrero,安达卢西亚天体物理学院)/吉拉尔多·拉莫斯拉里斯(G.Ramos-Larios,瓜达拉哈拉大学))
早些时候由波茨坦大学的妮可·瑞因德尔主导的一项研究表明,1971年到2002年间,恒星SAO 245567的温度从不到华氏40,000度骤升至华氏108,000度。该研究报告称,这很可能是由于恒星内核爆发的剧烈氦闪,它使得刺魟星云在1996年时较为明亮,而后迅速变得黯淡。
瑞因德尔在报告中解释道:“我们很幸运,恰好在那段时间进行了观测。剧烈的氦闪会使恒星迅速发生演变,与之相应的是很短的演化过程,这可不是经常能看到的。而我们恰逢其时,见证了这一过程。”
由此可见,氦聚变发生的短暂时间里恒星外层物质膨胀,大量的气体尘埃释出,形成我们在1996年看到的璀璨夺目的蓝色星云。但到了2016年,随着恒星的冷却刺魟星云也逐渐黯淡。NASA的研究报告指出,如果刺魟星云按目前的速度持续变暗,20年或30年后它将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
BY:Samantha Mathewson
FY: Renee
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在作品发布后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还请取得授权,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