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趣闻 >

评论丨优化创新生态,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再攀新高-焦点滚动

来源: 科普中国 时间: 2023-01-05 11:07:21


(资料图片)

北京2020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首超伦敦位列第三,其良好的创新生态功不可没,也是未来北京持续保持科技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撰文/罗中云(本报评论员)图文编辑/陈永杰

▲中关村壹号已经成为中关村科学城北区的新地标(图片来源/北京日报)

2022年12月19日,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与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共同发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2》。报告显示,北京首次超越伦敦,在全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中位列第三。粤港澳大湾区、上海均进入全球前十强,分别位居全球第六、第十位。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2》通过科学中心、创新高地、创新生态3个维度的31项指标,对全球100个城市(都市圈)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反映世界创新版图变化趋势以及国内重要城市的创新表现,为政策制定者、企业家和实践者提供参照依据。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能在此次评选中脱颖而出,良好的创新生态功不可没,也是未来北京持续保持科技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在这里,汇聚了一大批全国最优秀的高等院校,还有很多国内、甚至世界顶尖的科研院所、实验室,全国数量最多的顶尖科技人才,最多的独角兽企业和创新型企业。这些丰厚的科教资源与发达的高新技术产业、新型业态相融合,再加上相对完善的创新体系,优良的市场环境,使得北京的创新能力长期保持着高涨态势。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许强就表示,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基础最为雄厚、创新资源最为集聚、创新主体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具备建设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有利条件。近年来,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在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集群、新型研发机构的布局实施,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领域的重大原始创新突破方面,均取得标志性成果。而据了解,此次发布的指数中,北京在世界一流科研机构200强、超级计算机、创新领先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创投资金等方面,都进入了全球前三的位置。

在推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中,各行各业也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以北京市科协为例,该协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结合代表性成果评价等推动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不断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坚持高端、交叉、前沿和国际化方向搭建各类学术交流平台,举办相关学术交流活动,为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学术土壤;加大与企业的联动,通过启动“千人进千企”行动,遴选大批科研人员作为产业特派员,深入企业帮助解决技术难题;深度对接“科创中国”,建设创新联合体、科技服务团、创新基地,推动了全国科技类学会资源在京落地转化。

不过,要长期保持首都北京的科技创新活力与优势,仍然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科技人才源源不断的供给,需要教育方面持续发力。尤其是在高校,需要围绕新时期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新兴科技的特点及趋势等,不断推进学科优化调整及相关教学、评价机制的改革,努力培养各类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后备军。在科技管理体制及人才评价体系方面,也有必要继续推进落实各项改革举措,破除人才评价“四唯”倾向,通过各种方式为科技人才松绑减负,让他们能集中精力于科研本身。与此同时,还要大力推进建设各类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发展各类科技中介组织,出台各种鼓励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措施、新政策,不断优化市场环境,让更多的科技成果真正得到应用落地,以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局。

北京聚集了全球众多优质的科技资源要素,如何让这些资源要素持续产生良性 “化学反应”,成为科技创新强劲的推动力量与支撑力量,将是一项长期的课题。而筑牢创新基础,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无疑是首都北京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为全球科技创新高地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标签: 科技创新 科技成果 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