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安全用药月 |宝宝全身起红疹,警惕“猩红热”来袭!-天天微资讯
最近几天,气温骤降,各地相继开启了速冻模式。5岁的豆豆在外玩耍后回到家突然发烧(39℃)、嗓子疼。起初家里人以为是着凉感冒了,给她吃了些退烧药,结果第二天发烧并没缓解,全身还出现了鸡皮疙瘩样的疹子。担心是药物过敏所致,妈妈赶紧带豆豆去了医院。经检查后医生诊断,豆豆既不是感冒,也不是药物过敏,而是患上“猩红热”。
【资料图】
什么是猩红热?它会传染吗?能不能治好?今天就请跟随药娃一起来了解下这种传染性很强的呼吸道疾病。
早期症状类似普通感冒猩红热是由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一种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属于国家乙类传染病,冬春季为其高发病时段。猩红热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5-15岁儿童最为多见。它的早期症状和普通感冒相似,大多数患儿临床表现为持续的高热(体温可达39℃左右),可伴有头痛、咽痛、全身不适,但鼻塞、流鼻涕或打喷嚏等症状不明显。猩红热自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时期传染性最强,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舌苔由“草莓”变“杨梅”**猩红热在发病过程中,口腔中会出现典型表现,如扁桃体肿大、吞咽痛、局部充血并有脓性渗出液。但更为明显的是舌苔的变化。病程初期,舌面覆盖白苔,红肿的“乳头”凸出于白苔之外,称为“草莓舌”。2-3天后,白苔开始脱落,舌面光滑呈肉红色,“乳头”仍凸起,称为“杨梅舌”。
“鸡皮疙瘩样”皮疹遍布全身多数猩红热患儿在发热后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疹始于耳后、颈部及上胸部,然后迅速蔓及全身。典型的皮疹表现为皮肤上出现均匀分布的弥漫充血性针尖大小的丘疹,形似鸡皮疙瘩,压之退色,伴有发痒。部分患儿可见带黄白色脓头且不易破溃的皮疹,称为“粟粒疹”。在皮肤皱褶处,皮疹密集或由于摩擦出血呈紫色线状,称为“线状疹”。“口周苍白圈”也是猩红热的一个特殊表现,即患儿面部仅有充血而无皮疹,口鼻周围充血不明显,相比之下显得发白。
多数情况下,猩红热皮疹于48小时达到高峰,然后按出疹顺序开始消退,2-3天后完全消退,重者可持续1周左右。皮疹消退后开始出现皮肤脱屑,皮疹密集处脱屑更为明显,尤以粟粒疹为重,可呈片状脱皮,手、足掌、指(趾)处可呈套状,而面部、躯干处常为糠屑状。
警惕心脏和肾脏并发症近年来报道的猩红热以轻症患者居多,因常常仅表现为低热、轻度咽痛等症状,皮疹稀少,家长容易忽视,仅当做普通感冒处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识别不及时,延误诊治,很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少数患儿在病程第2-3周时,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并发症,主要见于心脏、肾脏及关节等部位,如心肌炎、急性肾小球肾炎和关节炎等。
青霉素是首选药物猩红热是由链球菌感染引起的,青霉素是首选治疗药物。如患儿对青霉素过敏,可选用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或者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周期为10天。80%左右的患儿治疗后24小时内即可退热,4天左右咽炎消失,皮疹消退。
“五步到位”做好居家防治1
控制传染源。一旦孩子患病,应立即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时间不少于1周;2
遵医嘱用药。尽早给予治疗,按时按量使用药物,同时家长需做好监测,密切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3
卧床休息,多喝水,饮食清淡稀软,以利于吞咽和消化;4
注意口腔和皮肤清洁。保持口腔卫生,可用温水擦洗皮肤,缓解痒感,脱皮切勿撕剥,以免继发感染;5
加强环境消毒,增强机体免疫力,并避免到公共场所活动。猩红热虽是乙类传染性呼吸道疾病,但可防可治,应及时甄别,尽早就医。